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道听途说 >> 内容

婚姻幸福的秘密,就藏在这四个字里

时间:2023/6/1 20:27:23 点击:

  核心提示: 在婚姻中,很多女人抱有一种错误的心态,以为全心全意付出,就能换来对方的赤诚相待。 以为会得到丈夫的认可与感激,以为对方会在乎自己、心疼自己。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。 懂得才是值得 为什么很多女人在婚...

在婚姻中,很多女人抱有一种错误的心态,以为全心全意付出,就能换来对方的赤诚相待

以为会得到丈夫的认可与感激,以为对方会在乎自己、心疼自己。

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。


懂得才是值得

为什么很多女人在婚姻里总是充满焦虑、怨气冲天?

她们的情绪并非安抚不了,而是从未被正视,从未被抚慰

暴躁的背后,是长期被忽视的疲惫与委屈。

当女人有情绪时,她们并非想把伴侣当垃圾桶,而是在发出呼救,提醒对方看到她的需求。

但很多时候,对于女人的焦虑和崩溃,男人不仅不理解,反而要给她贴上“矫情”的标签。

似乎只要打上这个标签,一切就成了女人的错处。

这让她们在怨愤之余,还有种深深的无望感。

想离、离不了,想过、又过不好。


仔细想想,男人真的看不到你的付出、你的辛苦吗?

也不一定。

不过是习惯了拥有,便“假装”看不见。

因为一旦承认你的感受,就意味着他要加大付出的砝码,为家庭投入更多的精力。

这样,他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,毕竟摆烂要容易得多。

只是当一个人负重前行,另一个装睡的人就显得是那么可恨

要是男人一直油盐不进、拒绝成长,女人再贤惠、再善良也坚持不了多久。

成长的代价,必然会失去一些快乐与自由,但是一直拒绝成长,势必会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。

要想维持婚姻,不能光靠一人牺牲,而是需要双向奔赴、共同分担。

学不会为家庭负责,最后往往也守不住幸福。


图片既要给予,也要索取

为什么有人在婚姻里,只顾享受、却不愿付出?

很多男人,无论是家务活,还是带孩子,一样不沾。让他搭把手,要么百般拒绝,要么不情不愿,仿佛吃了天大的亏。

一位朋友说,她在婚后把重心都放在了家庭上,时间被严重挤占,而且有了小孩后,事情就更多了,常常让她精疲力尽、苦不堪言。

但丈夫不帮忙不说,还总是嫌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。

后来她终于忍不住,质问丈夫为什么对家庭从来不付出。


丈夫听到后很惊讶,他以为,自己把工资交给妻子,就是对家庭最大的付出。

有时候,感受不到对方的分担,可能是彼此对于付出的理解有所不同。

也许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的残留,很多男人固执地认为,承包家务是女人的事,于是理所当然地袖手旁观,把爱人置于水深火热之中。

虽然表面上这是男人的毛病,但女人也并非毫无责任。

在结婚前,没有协商好家务的分工,进入婚姻后,也没有在认知上达成一致。

她们之所以承受了莫大的委屈,最大的原因在于:会给,却不会要

这样的后果,是让自己越来越疲惫、越来越崩溃,最后只剩暴躁和怨恨。


事实上,如果一味牺牲,却不懂得索取,就等于默许了对方可以只顾享受,而不需要任何回报。

从这个角度看,男人不乐意搭把手,也是被惯出来的。

不求回报的付出,是可贵的;但一直没有回报,却难以持续。

在良性的关系里,必然有来有往:一人付出,一人接受;接受者再付出,付出者再接受,形成爱的流通。


你嘴上的抱怨,会成为你的人生

三毛有这样一句话:

“有时婚姻也会使一个女性迷失自己——不然,世界上杰出的女性原应多得多。

如果女人在家庭里承担太多,当然会有怨气。

最糟糕的解决方式,莫过于把力气都花在了发泄情绪上,最后把问题吵大了,把感情吵没了。

但与其被情绪驱动,想着“我难受,你也别想好过”,把情况变得越发糟糕,不如想想:自己期待的结果是什么样的?该怎么导向那个方向?

与其稀里糊涂地吵架,不如先问问自己:

“我遇到的客观问题是什么?我的感受是什么?为了让婚姻更美好,我的请求是什么?”

很多女人虽然会提出自己的需求,却往往把握不好分寸,守护不住边界。

口头上要求男人承包家务、带孩子,最后又放心不下,自己全权负责。


又或者,表面上让男人参与了家务,但还是忍不住嫌弃、指责,让对方或消极怠工、或再也不愿尝试。

《非暴力沟通》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:

“当我们在分析和评判时,其实都是在表达自身的价值观和需要,但这样的表达方式却是悲剧性的,引发的是对方的防卫与抗拒。”

该怎么才能让伴侣愿意给,并且能够维持下去呢?

这需要足够的智慧和耐心。

一位朋友说,刚开始跟老公倾诉自己的辛苦时,他完全不理解自己,更别说承担家务了。


但经过近一年的坚持和努力,老公越来越懂得体贴自己,现在关系越来越好。

这过程并不轻松,两个人经常吵架,中途甚至差点闹到离婚,只是还好都调整了过来。

而且她发现,如果要让老公真正改变,就不能老是揪着错处不放,而是尽可能表达正向期待,多肯定对方。

心理学中,有一个名词,叫罗森塔尔效应

它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:

期望者可以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,使对方的行为,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改变。

关于这个效应,有一个著名的实验。

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考查学校时,在6个班级中随机抽取18位学生的名字写在一张表格上,并交给校长,告诉对方,这些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。

半年后,当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个学校,发现这18名学生表现优异,取得的进步明显超过其他同学。


虽然是随机抽取的人名,却因为教师对特定学生的期待,促使他们产生了积极变化。

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:

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,它能改变人的行为。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、赞美时,他就能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。

相应的,在婚姻里,当我们责备对方“你太不负责”、“你总是不做家务”、“你怎么老是这样”时,等于在把自己的消极期待传递给对方,把他推向了与我们真正心愿完全相反的方向。

在婚姻里,女人的付出和委屈是真实的。

但男人的懒要是养成习惯,若能改变,是幸运,若不能改变,也是惯性。

要想让伴侣开窍,不可能仅凭一两句话就能办到,而是需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。


或许有时候,我们太迫切地想要一个改变。只要对方给不到,就满腔怒火,最后让口头上的抱怨,恶化了婚姻状态。

人生就是一场修行,父母面前修孝道,孩子面前修脾气,伴侣面前修自己。

生活的难题,不会因为你的抱怨,就得到解决;伴侣的不理解,也不会因为你的指责,就幡然醒悟。


遇到问题,谁对谁错有那么重要吗?

真正值得思考的是:既然两个人还在一起,为什么不试着把日子过好?

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判断——费斯汀格法则,它告诉我们:

即便生活中10%的事情无法掌控,但另外的90%仍然由我们的反应决定。

我们并非完全身不由己,重要的不是吵赢对方,而是如何让生活走向美好。

作者:不详 来源:网络
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涂磊中文网(www.tulei.net) ©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涂磊粉丝QQ群:75579790 站长QQ:860001248 京ICP备09099170号-1
  • 本站资源来源网络,提供网上自由讨论学习使用,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负任何责任.如发现有侵权行为,请与我们联系.我们将从立刻从网站上删除,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.